翌日

    郑海拿着吴家的书信,看向周青山问道:“这吴家?”

    周青山瞬间明白,仔细禀告道:“回大人,这吴家乃本地书商,素日还算安分守己,当日推广曲辕犁时也得吴家相助。”

    郑海点点头,道:“既如此,就接下这十亩地吧。”吴家打的什么算盘他心中清楚,但官民相助,给吴家点名声又有何妨,总归损害不到他的利益。

    裴修睿听郑海说起此事时,脑中回忆了一遍,想起了这吴家就是当日县令设宴时站出来帮阿意的那对父女。

    他念及此也同意收下吴家的示好,他也没说送银子给吴家,对于他们来说,吴家此举意在如何他们一清二楚,而吴家也不缺这百十来两银子。

    于是,当吴家收到郑海亲手题的“仁善之家”的匾额时,吴居正脸上的笑容便不曾落下过。

    而福安县的读书人得知此事前因后果时也不由的对吴家书肆心生好感,一时书铺中供不应求。

    虽然县里就他一家书铺,但吴家书铺这几年外表看着风光,实则经营泛泛、外墙中干。如今借着这一股好名声吴居正趁机联络周边各县更新书铺,上了好些新书,让这些来买书的人爱不释手。

    他再次肯定自己英明的决定。

    吴居正正为书铺重铸辉煌乐不开支,而裴修睿等人早已在玻璃窑前等着看这第一块玻璃出世。

    周青山自从被裴修睿与郑海训斥后每日皆战战兢兢,更是对这些事上了十二万分的心,如今这玻璃窑的情况她更是时时刻刻关注不已。

    周青山:“殿下,大人,叶姑娘,工人说在等片刻便可以看见第一块玻璃出世了。”

    裴修睿点头不语。

    郑海眉头轻皱有些担心,到底是第一次烧制不知道能不等一举成功?

    叶知意则显得淡定无比,反正方法是没错的,至于今日能不能看见成品那就看运气了,便是不能,晚几日也无所谓。

    对比他们复杂的心里,这些工人心中只有忐忑,到底能不能成功,要是不成功大皇子会不会治他们的罪?

    怀着这种忐忑、害怕,这些工人自施工之日起便全身心的投入玻璃的烧制中,直到今日,终于可以产出第一块玻璃了。

    终于,窑窟开了,这些工人从里面抬出了这满城关注之物。

    裴修睿等人忍不住走向前来,这些人将玻璃让在他们面前,他们终于看清楚了东西了,洁白透明,比之琉璃更晶莹剔透,时值六月阳光正大,玻璃上居然反射出彩虹,便是他们中最为经多识广的裴修睿也忍不住伸手抚摸。

    他赞叹道:“我以为琉璃已经是世间少有,谁知今日能见到这透亮的玻璃,如不细看眼前竟然恍若无物。”